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
儘管今年1月買賣移轉棟數明顯下滑,住展企研室稍早公佈的風向球相關資訊也顯示,
市場供給及交易量都有縮減,預售供給更演出急縮。
13日高雄市不動產公會公佈的推案資料,也透露類似趨勢。
然而不可否認地,低利條件仍在、資金仍充沛甚至浮濫,加上奢侈稅衝擊淡化,去年房市交易確實一掃前幾年低檔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公佈資料,去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將近37.2萬戶,為奢侈稅開徵後單年度最高;
另外,同時公佈的全台及各區家戶購屋比,則沒出現太多變化;
新竹縣市合計7.11%仍為全台各區之冠,桃園7.10%則是六都最高,台中市的5.98%緊追在後。
不過看年增率,則新竹地區不到3%,反而台中及新北市分別高達15.16及14.96%,分居全台前兩名。
上述的家戶購屋比及年增率數字,某種程度和住展企研室對北台灣各區市場走勢的觀察算是符合。
新竹地區還是靠竹科新貴支撐買氣;在此類族群購買力仍屬高水平之下,買房就成了手邊資金最佳去處。
然而這幾年從分紅制度到景氣面,甚至供給增加太快造成稀釋效應,也都反映在家戶購屋比年增不到3%上。
至於桃園家戶購屋比為六都最高,反應的則是當地相對於大台北的低價及升格題材發酵,讓近兩年當地交投轉趨熱絡;
台中及新北市家戶購屋年增率來到15%上下,也是基於類似因素。
不過住展企研室須指出,即便這些數字和市場趨勢相符,至多也僅供參考。
原因在於,扣除絕對內需型市場外,房市交易中,始終有相當比例的投資買盤及移民購屋,
加上近年大台北房價領漲,跨區自用或投資目的購屋者大增,
因此包含桃園、新北及台中市的家戶購屋比,帳面數字可能都早已和實際情況脫節。
先看桃園縣。
過去一年半時間升格題材發酵,就有不少投資客前進卡位,而且當然以更多金的台北客居多;
這些台北客移民居住購屋就算了,其實多數還是投資套利目的,因此不大可能移籍桃園。
因此拿交易量直接和家戶數比對,當然無法反映桃園當地人實際購屋的量。
同理,新北及台中市也是如此,同樣也有大量台北(市)客源進軍行投資之實,也都會讓家戶購屋比數字失真。
甚至就連台北市及全台數字,恐怕也是僅供參考;
因為這中間可能還有相當比例是台商、華僑購買這類買盤,當然也不會在家戶數上反映,更別說一直還有贈與節稅的購買目的存在。